
脑机接口、手术机器人、人工器官……在广东股融贷,一批源自临床一线的医疗器械创新成果,正通过高效对接平台走向产业化和临床应用。
10月24日,广东省“春雨行动——推进医疗器械临床研究成果转化”项目对接会在广州黄埔举行。本次会议聚焦搭建“政医研企金”五方高效对接平台,旨在推动临床研究创新成果与产业资源精准链接,共同探索医疗器械医工融合的创新路径。
股融贷
会上,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发布了“医疗器械临床研究成果转化沟通咨询与对接平台”,并现场展示了来自省内知名三甲医院的20个创新项目。
“春雨行动”是国家药监局为促进医疗器械源头创新成果转化实施的重要举措。今年7月,广东省药品监管部门启动该项工作后,得到各医疗机构积极响应,短期内共收集到来自100多家医疗机构、近300位临床一线医生申报的413个项目,覆盖人工智能、脑机接口、手术机器人、人工器官、医学美容、生物敷料、肿瘤早期诊断、运动康复等多个前沿领域,其中不少具备较高临床价值与创新性股融贷,反映出广东省临床创新的深厚基础。
为确保项目质量,省药品监管部门组织了两轮筛选评估。首轮由临床专家、工程专家及监管技术骨干组成10个专业小组,依据临床价值与创新性标准,初评出182个临床价值显著项目;第二轮则邀请临床使用、行业协会、检验检测及不良反应等领域专家,重点评估产品转化的可行性。经严格筛选,初步界定出三类产品96个,全球、国内或省内首创产品共118个,符合国家及省创新医疗器械审查原则的产品71个。
为推动项目加速落地,省药品监管局主动前移服务端口,为临床医生提供全链条精准指导。目前,部分二类项目已完成注册审批,通过全流程研审联动,加快产品上市进程。“本次对接会展示的临床创新项目极具启发性,黄埔区与省药品监管局在政策、平台、服务上的协同优势,让我们对项目落地充满信心。”参会企业代表表示。
近年来,广东已累计获批Ⅰ类创新药25个、创新医疗器械48个,包括依沃西单抗注射液、奥雷巴替尼片、导航定位微波消融系统、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等代表性产品。
记者从现场获悉,未来,省药品监管部门将从三方面持续推进“春雨行动”:一是联合相关部门定向组织对接活动,促进创新成果与产业资源高效匹配;二是深化协同创新,加强与国家药监局大湾区分中心等单位沟通,推动审评审批前移,开辟绿色通道;三是优化服务保障,依托专属服务平台,为医生团队提供从孵化到上市的“一对一”全程跟踪与指导,切实解决转化过程中的实际难题。
南方+记者 唐亚冰
通讯员 粤药监股融贷
维嘉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